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

[電影]The Dark Knight Rises (2012)


IMDbListal
Director: Christopher Nolan
Writers: Jonathan Nolan (screenplay), Christopher Nolan (screenplay)
Stars: Christian Bale, Tom Hardy and Anne Hathaway


柔軟的雪花仍有著一貫冷硬的基調為其打底,苦心栽培的理想才不致於失去墜落的重心,黎明也得以重新升起。將本片的要素分開來解析、一一細數,乍看是落入了超級英雄傳統的窠臼。


但我願意將三部曲合起來看做一個總體,究竟是什麼,讓TDKR不致成就一個虛妄的結局?

第三集對影迷而言確實有某種一定程度的意義。甚或說是某種儀式的完成也不為過。

綜觀幾次對諾蘭敘事手法的體驗,我樂見他選擇的任何一種結局。這也是我個人在觀片前所能給導演與官方最起碼的信任與期許。因此,這次的心得我想特別針對結局做點發想。

導演在三部曲中所處理的題材,一絲一縷,根根分明。延續到第三集,即便感受到了較多的柔情,部分老掉牙的戲碼也多少提升了一點對整體質量的恐懼,我仍覺得諾蘭是一個貫徹始終的導演。

第一集是個開端。第二集則埋了伏筆。而這次,重點不在於諾蘭選擇什麼結局,而在於他如何處理這個結局。

隨著劇情,班恩的剽悍強勁使人感覺背後藏有玄機,實際上他的角色性格比預想的還要單純。按照走向,那使他得以在電影前半段叱吒全場的狠勁,也是來自於某種純粹強烈的情感。儘管老套、倒也還勉強走在合理的範疇內。

此角色最大的魅力除了外塑的形象,還有當老者訴說著當年爬出洞口的那個幼小身軀時,對照到布魯斯自身的挫敗,撕扯出很棒的戲劇張力。

Joseph Gordon-Levitt也是這集新加入的演員,我很喜歡他在劇中負責的角色與象徵意義。他讓我回想起第一集時,年輕的韋恩所遭遇到的景象:眾多蝙蝠的黑翅遮蔽了他的身影。那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幕。

蝙蝠曾經是布魯斯恐懼的表徵,蝙蝠俠終於也變成一種精神的表徵,而如今對正義與公理帶有困惑與不平的年輕人,也將開始尋找他們自己的。Joseph Gordon-Levitt飾演的年輕員警就有著這樣的意義,而貓女也象徵著走出惡劣環境與洗心革面的希望。

事物一體兩面,人心搖擺不定而偏盪不已,也是這三部曲諾蘭一直在處理的東西。就好像雙城記開頭提到的矛盾時代:這是信仰的時代,也是懷疑的時代;是光明的季節,也是黑暗的季節;是充滿希望的春天,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...

布魯斯從第一集開始便在思索如上的問題,他對他的城市與他自己,胸中充滿了矛盾與掙扎。到了第三集,所有的高壇市民終於也開始正視這樣的搖擺不定。而我一直覺得探討城市與人的題材是很有吸引力的。藉由班恩的陰謀,迫使整個城市去思考:我們的前途是否擁有一切,我們的前途是否一無所有?我們究竟正走向天堂,亦或是走向地獄?

回想起在影院裡,看見局長數度介於無助與堅強的神情和嗓音。班恩的恐怖與針對高壇的全面封鎖,無疑是帶給市民一次心靈的激化--一種不得不成長的震撼彈。就這層面講,班恩這角色在劇中也有一點良性的作用在。

但不論高壇正以什麼樣的歷史形象遭逢苦難,仍有著局長或蝙蝠俠這樣的存在,讓人們知道這座城市理應充滿希望,相信這座城市還有值得拯救的地方。這一點上,我個人很滿意諾蘭給出的結局。

整體而言,在一貫的冷硬基調上,延燒了足以融雪的溫潤。不再只有蝙蝠俠個人的故事,其餘角色們的戲份均分,新加入的要角也很適當的被安插其中。這一集的蝙蝠俠、管家阿福、高登局長等人,皆帶給我更為平實貼切的感動。

某些情節設計略偏粉絲取向,也許會使一般觀眾感覺細部的枝節沒有交代完全,但由第一集開始便穩當編織的主線,仍使得整個三部曲得以紮實的保全意旨。

儘管,是否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,對口味、心思各異的影迷們來說很難一以概之。但至少對我而言,所接收到的視覺與心靈享受,確實已足夠讓我給出足夠豐碩亮麗的分數。8.3分,我想是很剛好的分數。

黑暗與黎明會交替運行,當正義終於被確立,精神的「延續」顯然便成了最終課題。這也是TDKR拋給劇中高壇市民、與劇外觀眾的最終題旨。確實,人人都可以是蝙蝠俠。因為人心是黑暗、是光明,是各種顏色的混合體。從溯源、掙扎、回歸,以至於奮起,這一集,總算是見證了黑暗騎士的完整傳奇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